拿出“精准”功夫 写好“帮困”文章――淮海农场实施精准帮困活动纪实

作者:陆军时间:2018-01-30 10:22:00

  • “因户施策,积极实施实质帮困,让贫困户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合法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农场党委和广大干部的责任。”这是淮海农场党委书记王进强在精准帮困工作推进会上掷地有声的表态发言。

    农场近年来帮困工作致力于在“精准”上功夫,“帮困”上做文章,通过精准施策出实招、精准推进下实功、精准落地见实效,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帮困工作。

    精准调研,让帮困蛋糕呈现雪中送炭的效应

    为保证工作更好地开展,农场制定了《江苏省淮海农场精准帮困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动态监测、分级管理,以脱贫目标为依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

    农场社区通过在10个居委会中围绕建立一本“社区居民动态管理台帐”入手,让每一个居委会调查摸底小组“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的“零距离”接触活动,把生活困难的职工精准甄别出来,并建立困难职工家庭人数、身体状况、致贫原因、子女上学情况、就待业情况等系列档案台帐,做到困难职工人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能特长清、就业需求清、服务对象清。从而构建农场区域贫困人员致、脱贫动态表,保证把确实需要帮扶的对象纳入精准救助。

    “你们要做好随后的跟踪走访工作,保证帮困路上不让一个职工掉队。”为保证精准帮困的成效,近三个月,农场党委书记王进强利用四天的时间,连续深入到6户职工家庭和8个基层单位开展精准帮困走访调研,实地了解贫困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王书记了解到一分场社区精准帮困对象姚亚军夫妻俩在扬州打工每月也有3000元收入时,高兴地关照组织部门的同志说,“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农场在做好帮困摸底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还多次带队到基层单位和精准帮困对象户的家中进行实地调研,确保把救助资金和帮扶措施“用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施策,让具体措施起到化蛹为蝶的效果

    在实时掌握贫困家庭和数量的基础上,农场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因病、伤残、智障是造成家庭贫困的三大诱因,在帮扶思路上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准确帮困与扶志相结合,提升贫困职工和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场良好的社会形象。

    农场劳资、工会等部门在继续完善好贫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场内基金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助学机制的基础上,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精准帮帮困困户积极开展因户施策活动,并针对性地采取了产业帮困、就业帮困、兜底帮困等七项帮困对接措施,帮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条件以及劳动意愿的帮困对象发展生产;对单位有条件的贫困人员实行种植、绿化环卫、单位用工和社会服务等资源扶持;开展需求式的订单培训、技能培训和优先就业政策。

    精准帮扶贵在“精准”。对辖区53户精准帮困户,农场按挂钩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1+1”结对的方法,并以每2人帮扶1人的政策,从扶志、项目、就业、就学等方面进行帮扶。

    一分场社区一大队职工李海霞因为丈夫患癌病,她在用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后仍没有挽救丈夫的性命,看到刚考上大学的女儿需要一大把钱,自己又无固定工作时,成天以泪洗面。一分场社区的领导通过优惠政策让李海霞承租了10亩林地搞林下种植、又找来拾边隙地让其自食其力,同时还把单位站岗的岗位照顾给了她,并帮她向上级单位申请办了金秋助学基金,平日还经常上门看望。稳定的工作和额外的收益,让李海霞信心倍增,她欣喜地告诉我:“感谢领导几年来的精准扶持,让我走上了靠体面劳动而致富的生活。”

    为扩大资金来源,农场还建立农场干部职工自发捐助的10万元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在社会帮困工作中,三分场社区管理人员一致建议把生产管理中的处罚款作为贫困职工救助的备用金;二分场社区还针对单位3个精准帮困对象在管理人员通过捐款设置了特困职工专项捐助基金;农场社区城南居委会钱惠军2017年因妻子癌病亡故、自身又身患多种疾病瘫痪在医院时,来自同学、战友和社会各界捐助了近3万元钱看望慰问。

    精准帮扶,让每户家庭过上一劳永逸的效能

    农场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精准帮困,并逐级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强化帮困主体责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随即,一项项具体帮扶工作被列入农场的帮困清单,使每一个帮困项目都是精准发力,每一项帮困措施都是有的放矢“贫根”用力“拔”。

    城西小区51岁的马兆满因几年前妻子意外事故去世,自己又患有肝硬化、脾切除等,生活很是艰苦。农场场长李卫东、社区管理员李爱莲与马兆满精准帮困对接时,在他原有一份绿化环卫所站岗工作的基础上,又把辖区草坪修剪和卫生包干区的工作交给了他,这种本质帮困的办法让他的收入又有了增长,生活也变得红火起来

    54刘洪宝,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以前每月靠300元的残疾补助金生活。妻子虽说退休,每月拿到了1000元的退休金,但还不够她治病。农场领导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为激励他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就把公园管理和区域包干清理工作以试用期的方式交给了他管理。视工作为幸福生活的刘洪宝,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通过诚实的劳动,终于换来了领导的信任,使他的就业面更加扩大了。如今他全家每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子与一年前相比,收入是翻了一翻还要多。

    农场有许多子女在城里工作或出外打工,一些年老体弱、收入有保障的老年人急需要有人来客串“子女”进行上门照顾和情感关怀。四分场社区精准帮困对象户陈国军,虽说才49但因为从业技能差,老婆离异,房屋又破旧,过着比较困苦的生活。单位领导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针对辖区内有一位80多岁老爹瘫痪在床,需要人服侍的实际,便通过多方牵头,不仅让陈国军每月有了1500多元的保姆工资,同时也使他有了落脚的居所,宛如一家人生活那般,让老爹爹的话语也多了起来。农场社区城东居委会贫困职工唐淑兰,她先后当起了几位老人的家政服务,在劳动中彰显着劳动的美丽。当然,像这样从事家政服务而增收的事例在农场还有很多。

     农场在精准帮困项目工程中了解到,有许多贫困职工因为收入不高,房屋破了没有能力维修的实际,农场一方面在做好危旧房平改楼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利用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对农场的幸福小区、群乐小区及一分场社区的250户危旧房进行了加固维修,并整改扩建小区硬质路,疏通排水管道,通了路灯,建了停车位,使过去危旧房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危改帮困政策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对贫困户而言,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质帮困工作,保证贫困职工都能持续地脱贫。”面对有的贫困户怕脱贫后,担心政策的变化还会再次陷入贫困境地的疑虑,农场党委书记王进强在走基层精准帮困调研时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坚决不搞‘运动性帮困大家一定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把工作的重点体现出长期的帮困效果追踪和慰问看望关爱确保把脱贫带来的成效和满足感,永远绽放在贫困户的面庞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