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滩,真是一个叫人摇头的地方,不仅是因为紧靠黄海含有盐分的气候,吹在身上潮湿咸涩,十分不爽,妇女到东滩时,还要在脸上包裹着只露眼睛的帽子,生怕海风吹黑或是燥干了皮肤,而且靠种田为生的职工,无论多么努力,收效总是赶不上内地分场,农场把土地租金每亩下降一百元的优惠政策,仍然收效甚微。在东滩工作的干部职工,千方百计想调往内地;而内地的干部,生怕领导调自己去东滩。
2007年春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从三分场副主任兼十四大队大队长的鲁邦良,在领导充满信任的眼光中走马上任了,而且这一干,不但干了10多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干,干出了成绩和效益,让干部职工们对他是刮目相看。
他复垦开荒,让职工的收入赶超了内地
东滩地处黄海内外海堤之间,因土壤盐份较重,多年来一直以鱼虾养殖和塘间堆堤旱粮种植为主。随着农场扩粮工程的开展,望着4500多亩大大小小的渔塘和堆堤,带着复垦任务而踏上这片土地的鲁邦良顿时不寒而栗,这不是在原有耕地4000多亩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新东滩么?
鲁邦良时常站在海堤四望,一边是无垠的大海,浊浪翻滚,白雾茫茫;一边是待平整复垦的不毛之地,地表泛着的点点盐花。初来时的激情,一下子就被海边特有的“鸥、鸥、鸥”的海鸟声淹没。
开弓没有回头箭。2007年底,东滩分场4500多亩渔堆堤塘分批被列入省异地耕地补充项目。随即各种大型机械进驻分场,拉开了复垦农田的帷幕。
2008年底,淮海农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实行土地模拟股份制经营。先期平整复垦了2000多亩,可职工们看着新复垦的土地高低差大、土质差、田埂一遇雨水就坍塌的恶劣生产条件,生怕入股后就亏成“大窟窿”的职工没有一人愿意加入。
有着多年大队工作经验的鲁邦良偏是不信这个邪,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员,该将如何把这盐碱地或是板实的土壤来变成米粮仓呢?对此,鲁邦良日夜地思索着……
为此,鲁邦良一方面以在东滩工作多年的老干部、老职工为师,摸索治碱洗盐的实际经验,他又紧紧依靠农业技术部门的力量,实施科学种田的策略。同时他还经常召开干部“诸葛亮”碰头会、职工座谈会,摸点子,想办法,并以拍着胸脯的承诺、亲民干事的风格、集聚团队力量的担当,终于让股份制在东滩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落地生根。
2009年开春,在新复垦的土地上选址育苗、栽插后的水层管理、僵苗田的促发工作,每一样鲁邦良都是逐田查看,现场制订措施,并以正面的、反面的现场会加以推进、规避。复垦后的第一年,东滩分场6000多亩麦稻每亩以510多元利润,为农场创造总效益300多万元,获得了分场级单位亩效益第一,用事实回应了“盐碱卤水硝,谁种谁糟糕”的嘲讽。要知道,这些成果可是在三分之一垦荒地上挣出来的。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随后,鲁邦良在东滩的地力水平上大胆创新尝试,种植结构上压大麦扩种小麦,种植方式上积极推广机插秧、试种直播稻。方向对了,职工们也是越干越高兴,越干越开心,收入当然也是逐年在增长。在鲁邦良来东滩分场主政的10年时间里,一改过去东滩分场屡次排名垫底的窘状,跻身到分场级的中游靠前,并且经济效益在2016年,又一次以亩效益 569多元的业绩,夺得全场七个分场级单位的第一名。鲁邦良带领的东滩分场,在10年中有4次获得农场“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也5次被农场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关爱职工,让老上访户也偃旗息鼓
鲁邦良刚来东滩之时,一大波困难和问题扑面而来,有外地承包户因承包的鱼塘连续翻塘亏损,一家三口看到扳本无望后,就提着刀来到办公室,当鲁邦良的面划开手臂,随即把刀子往办公桌上一插讨要损失的;也有职工因房屋拆迁补贴不到位,阻碍施工的……对此,鲁邦良做到不亢不卑,有礼有节,原则问题不让步,处理措施又不失灵活。同时他对职工却是关爱有加,从而也使他遇到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
魏某某,以前是东滩分场养殖大户,因养鱼负债,在鲁邦良来东滩之前,就是农场有名的上访户,官司屡败屡打,为找突破还异地告状,曾有3次进京上访的经历。鲁邦良不因为魏某某是历史遗留问题而饶道走,他针对魏某某常年子女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家,又患有血栓高、脑梗和脾气急躁、情结容易偏激的实际,鲁邦良从生活关心上入手,平时不定期地上门与其交流思想,倾听其诉求,在魏某某住院期间上门慰问看望,有一次鲁邦良了解到魏某某要过生日,便组织管理人员带着生日蛋糕和鞭炮上门为其祝寿,用组织的温暖和心灵的疏导化解感动了魏某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鲁邦良就是通过这种关爱和对等的现身说法,让其接受了现实,放下的担子,从而增进了互信,安定了情绪。魏某某今后就是有问题和情绪也是主动来找鲁主任交心沟通,并自此就再也没有上访过。
2011年,垦二队有个无工作、智商有点问题的职工,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鲁邦良于是就在分场管理人员会议上提出了精准帮扶话题,并针对他家的情况,当年把两座电站交给的这位青年的父母,监护工作,每年让他家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2014年,鲁邦良又了解到另外一职工家同样有个智商不高的儿子,找来了外省的媳妇并生养了一个2岁的小孩,一家三口靠着父母,生活较为困难。鲁邦良如法炮制,通过让其父亲作为劳动监护人,把大队的电站和水井房一并交给了他来管理,作为贴补家用的资金来源,这样每年就可挣收1.5万多元。有了收入保障的这位职工信心倍增,还经常帮着父亲站岗、打下手和到田间劳作等工作,快乐地过上了靠劳动创造财富的生活。也正是鲁邦良多年前坚持的精准帮扶策略,农场在去年全场确定的53户精准帮扶贫困户中,东滩分场竟没有1户,这让负责工会工作的领导甚是稀奇。
他舍小家为大家,提起父亲就愧疚难挡
2017年11月5日和10日,是东滩分场在农场七个分场中率先完成收割、秋种任务。而每当提起这些成绩的时候,作为分场主管鲁邦良的眼睛里却噙满了泪水。
鲁邦良84岁的父亲因四年前诊断为肠癌之时,虽然发现后及时做了手术,但癌细胞已经转移。今年中秋节之时,父亲病情开始加重。为了让父亲在大忙之际有个好身体,鲁邦良执意要将父亲送到盐城去作进一步的治疗,自知病情状况的父亲执意啥地方也不肯去了。
为此,鲁邦良一直把父亲的病情和思念隐藏在心,全身心地扑在了秋收秋种和粮食的送售等工作上。11月7日夜晚9点多钟,当鲁邦良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父亲的床前时,尚能说话的父亲断断续续地对鲁邦良说:这么晚来干嘛!你明天还要工作,赶紧回去休息。鲁邦良稍作迟疑,父亲就用手捶着床帮,以此来催促他回家休息。
以为父亲能挺过大忙的鲁邦良,第二天一早就又奔波在三秋现场。等到了中午12点多钟,鲁邦良边吃工作餐,边与大家商谈工作时,父亲病危的电话打了过来。鲁邦良当即惊慌失措,赶到父亲身边之时,父亲已经不能说话,抖抖索索伸出干瘪的手拉着小儿子的手,眼泪哗哗直流后撒手而去。此刻的鲁邦良号陶大哭,后悔自己在父亲病危和弥留之时,没有花出一天的时间陪伴父亲,也让他成了心中永远的遗憾。
就是在奔丧的日子里,鲁邦良依然关心着单位的工作,他舍小家为大家忠孝难两全的精神境界,赢得了该分场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纷纷夸赞他是一个带领大家走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