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四师全师开展“速成扫盲班”学习时的镜头,记载着“速成识字”那段难忘的历史。
1952年8月,来到淮海农场屯垦戍边的农建四师,基于全师95%以上的成员来自农村,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农建四师领导考虑到要建设好现代化的农场,需要培养大量人才,于是,师党委决定,在全师范围内,掀起一个学习文化的热潮。
为了有序推进,全师推广的“速成识字法”分三个层次来组织,机关人员,统一建立了文化学习夜校,按水平编成高、中、初级班,依计划实施教学;基层排、连、营干部,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一律脱产到师速成小学学习;战士以连队为单位,按文盲半文盲等实际情况,组成不同要求的班、组实施教学。
为此,农建四师确定4个连队进行速成识字教学实验,还抽调各连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志(3-5人)到实验连队观摩,为全面进行“速成”教学摸索经验和训练好教员、辅导员。规定凡是小学三年级以下文化程度的同志,在160个小时内,要完成2000生字,能读,能认,能写。
为保证扫盲任务的完成,1953年1月上旬,师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展文化学习运动的指示》,师部还签发了“速成识字法”教学的动员令。
动员令下来后,全师各指战员纷纷订计划,下决心学习。有的学员在学拼音时,怎么也拼不上,于是经过辅导员的耐心帮助,他找到了窍门:“前音短,后音重,两音相碰猛一冲。”两个钟点内就把拼音全学会了,禁不住高兴的跳起来。
有的学员在突击学生字时,教员每天教二百多个,他也能学上,可是到晚上一测验,他就忘记了三十多个。教员了解了这个情况,就主动说:“学习是有困难的,但要想出法子来克服困难,你每天走也想,坐也念,睡在床上就在身上画,包你一个也忘不了”。就是这样,用了这个法子,许多同志在两天之内,把几十个生字全部抓回来了。
据历史资料记载,仅1952年夏季第一批实验单位统计,在40多个教学日中,共培养出73个小教员,265个辅导员,受教的1359个学员中,大部分同志能识2000个生字,在基本上会读会写后,他们又转入学习语文三、四册。最后通过全师速成扫盲班的学习,全师共6875个文盲,通过文化学习后,基本上会读、会写、会用2000个以上生字,为今后的提高和学习生产技术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