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杨桂芳都要给80多岁、瘫痪在床多年的母亲拍打翻身。她,一个平凡的退休女工,用对亲人的无私奉献,既照顾着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又照看着多年瘫痪在床的母亲,还帮扶困境中的弟弟家庭,通过亲情的力量,使兄弟姐妹们凝聚在一起,以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演绎了大家庭和美乐章。2017年9月,杨桂芳高票当选为江苏省淮海农场第四届文明新事。
坚强大姐,遇到烦心事一桩桩
1957年8月出生的杨桂芳,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女儿成家立业;丈夫姚静国是一个熟练的挖机操作手,每年有不错的收入;她更是里里外外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日子就这么幸福地流淌着。
1998年,弟弟杨继光一次突然患胃溃疡并胃出血,急需去手术,看到家境欠佳的弟弟,收入不多的杨桂芳和妹妹杨桂兰一合计,主动承担了弟弟做手术的一切费用。
由于弟弟结婚娶了个农村的对象,本身又无工作,现在弟弟出事了,家庭顿时没有了收入,。望着幼小的侄女和本不牢固的家庭,为了保全弟弟的家,姐妹俩就当前弟弟和弟媳的面,郑重承诺将承担养育侄女上学和生活的一切费用,这一承诺,就是14年,直到侄女完成大专毕业才结束。
为了使弟弟能掌握一门像样的技术,像丈夫那样能撑起一家的生活,2006年杨桂芳就劝说丈夫,在工作时将弟弟带在身边学习挖机操作技术。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两人在开摩托车去工地的途中,因为交通意外双双被送进了医院。虽说弟弟杨继光受伤不重很快出院,可丈夫姚静国却因为头部触地,致使颅内出血。虽然经过开颅手术,但还是落下了脑瘫病根,不但丢了自己的工作,自此便精神错乱,经常有事没事疯疯颠颠地把外边的垃圾和废品一起捡拾回家,弄得家里跟一个垃圾场似的,让一向坚强的杨桂芳内疚不已。
望着这边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那边又是年迈多病的父母,还有弟弟又添了一个小孩的四口之家,杨桂芳没有被这一系列的困难和变故打倒,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父母和弟媳一家的重任。
姐妹购房,接年老父母就近照顾
杨桂芳在家中四个弟妹中排行老大,就是父母有什么事也会与她商量,这样就让杨桂花多年之前就养成了做事有主张的性格。
2010年,杨桂芳的父母到了七十五六岁的高龄,不幸的是她的母亲因为糖尿病视力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双目失明,而劳作惯了的母亲又是闲不住,多次不慎跌伤致使其不能行走。而父母身边又没有靠近的儿女,母亲看不见后,一直惦记母亲的杨桂芳,常常从农场场部骑车15公里到二分场社区十二大队的家照顾看望。可一边是自己的家,家里家外离不开她,这边的父母又不能不管,这样来回奔波浪费时间不说,照顾起老人来实在是不方便,而且连上个街买菜也因为路远而成了问题,就是家前屋后的蔬菜地也因为弄不动而荒废了起来。
一次,杨桂芳听父亲说起农场场部的小城镇建设,以前居住在大队的许多乡亲邻居都搬迁到场部,老人在大队里想找个人说话都困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桂芳便与妹妹杨桂兰商量,两家掏钱合伙将老人接到身边来居住。说做就做,于是姐妹俩在场部振兴小区花了几万元为父母购买了一间半平房,他们就这样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便把父母接了过来。
照顾父母是方便了,老人也很开心,父亲还经常到广场上与熟悉的不熟悉的老同志们玩,这让孝顺的杨桂芳姐弟们很是开心。可好景不长,才搬到场部两年时间,2012年父亲却因突发脑溢血而撒手人寰。2013年母亲又因脑梗,从此成了植物人而卧床不起,这下照顾老人的责任就更重了。
大姐垂范,一家人和谐温馨
4月18日下午,当我们走进杨桂芳父母的家中,只见她正跪在床上给母亲拍打翻身。虽然一间半平房家中陈设是满满当当,但丝毫没有瘫痪老人常年卧床该有的异味。
在房间内,似乎有“多余”的床和被子。“床里边是妹妹陪妈妈睡的,对面的这张小床是我睡的,现在我一个人弄起老人来真有点力不从心,只好两个人一齐照顾,这样也好有个照应。”杨桂芳解释,“经常帮老人翻翻身,擦洗擦洗,拍打拍打,老人的身体才不会出毛病。”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何况是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瘫痪后的五年来,老人虽然没有说过话,有时只能“嗯嗯啊啊”地含糊应答过一二声,但这也让杨桂芳甚是欣慰。“这么多年来,老人没有患过褥疮,这与我们姐妹照顾得好有关系。”杨桂芳坦言。老人虽不能言语,但能从她眼神中看出对孝顺女儿的满意。
斜对门的邻居王彩芝介绍,老人喂饭吃菜、翻身按摩、擦身换衣、晒褥铺床,杨桂芳都是亲力亲为,也给弟妹们带来示范效应。弟妹们一有时间就赶来搭把手,好让大姐能休息一下。
“桂兰,你家刚添孙子,孩子还小,要人照顾,妈这里有我。”“弟媳,你们小孩还没成家,还有小的在上学,你打你的工,妈这里有我。”“大姐,你腰不好,这次给妈翻身让我来。”
“大姐,今天我休息,你回去歇歇吧,妈就交给我了。”杨桂芳姐弟和弟媳们普通的对话,让邻居蔡德江感动,感受到他们大家庭充满了亲情和温馨。
图为杨桂芳在给母亲喂饭和指出丈夫开刀留下疤痕时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