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在江苏农垦淮海职教中心门前的藤架长廊下看到,一位老人左手撑着拐棍,右手拿着扫帚,正在有序地清扫着藤架下散落在石椅上、地面上杂枝碎叶,一辆手转式的轮椅放在藤架南侧的入口处。受到感动的我,顿时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留下了老人做好事的瞬间。
“杨爹真是个好老爹,虽然坐着轮椅,他还每天拄着拐棍把这里打扫得清清爽爽。”与藤架长廊一路之隔的淮海宾馆大厅的一名服务人员看到我拍照,连忙说,“我几乎天天望见杨爹义务打扫卫生,这冲他这种精神,你可要表扬表扬老人哟!”
这名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名叫杨文才,是江苏农垦淮海农场建国前的离休老干部,因为抗美援朝,1951年23岁的杨文才毅然报名参军,后因战局的扭转,他从102师改编成农建四师,来到淮海农场屯垦戍边。从1953年直到离休前,杨文才一直是单位的会计。现在坐着轮椅来到藤架下休息聊天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无意中看到老人扫地的场景,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原来三年前行事不便又独自一个的杨文才来到儿子家居住时,一直呆在家中嫌闷的老人,发现距离家中100多米远的紫腾藤架下有块40多平方米的“T”字形长廊,长廊下每天聚集着许多老人在这里闲谈聊天。有了休闲好去处的老人十分兴奋,虽然他耳朵听力出了点问题,也妨碍了他与其他老人的交流,但杨文才还是天天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享受着这儿清凉的环境和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氛围。
但杨文才很快发现,这里不属于环卫工人的打扫范围,每次他与老人们聚在一起时,石椅和地面上的杂物却让这里的环境很不协调,这让一生爱好干净的杨文才来说,很不舒服,于是就主动承担起这里的环境卫生工作。
“开始扫地时,我把扫帚和簸箕放在绿化丛中,没曾想,仅过了一周,扫地的工具不见了踪影,以后,我只好每天上午或是中午,提前带着扫帚簸箕和抹布来这里揩擦打扫,在其他老人还没到来之前,扫清长椅地面,揩去鸟虫屎后,再垃圾倒入100米开外的垃圾桶中。”杨文才告诉我。
记得在去年,杨文才的媳妇韩中秀还特地在QQ朋友圈中发帖为公公点赞,说到底是军垦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干部,连做好事也是这么执着。只是我每次经过这里,总是看到农场的老人们聚在这里畅谈的场景,这里已经成为了老人们茶余饭后交流感情,乘凉娱乐的好地方。可是着实没有想到,这里的环境卫生竟然被这么一个九旬老了给“承包”了去。
“每天这里人多时就有2、30人,要不是杨老爹一直坚持打扫卫生,哪有这么清爽啊!”同样是农建四师当兵出身的薛凤山感慨地说。
“老杨,他就是我们的勤务兵啊!”每天总要来这里坐坐、聊聊天的虞明生老人,见我说到杨文才义务打扫这事时,连忙对我竖着拇指哈哈大笑地说,“他除冬天天冷或是风雨天外,其他季节只要老杨在家,这里一直是干干净净的,让人特别惬意。”
“这里的空气好环境优,我还经常躺在轮椅上睡午觉。”杨文才老人这样说,“只要还能动,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