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军是我单位建档对象贫困户,他现在正好也住在我单位的姚老爹家服侍老人,他靠当保姆让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去年已经实现了脱贫。这个话题很新鲜,你可以去采访下。”7月15日下午,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有限公司四分场社区干事顾洪林遇见笔者说。
家中来了贫困户,长期住在自己家,帮助洗刷和照料,说话聊天还不闷。姚广成突然有了这样的“家人”,感觉家中变得温馨和生机起来,平日说的话也多了,微笑时常洋溢在脸上。这是我们踏进姚广成家里看到的第一印象。
53岁的陈国军是四分场社区农机站的机驾人员,2005年那年,因突发心脏病及血管方面的毛病,不能从事重体力的工作,并且每年要耗费一笔不菲的医药费。为此妻子离他而去,唯一的女儿在外地陪孩子上学。因病致贫年纪轻轻的他,当年就走上了靠给老年人当保姆维持生计,近年来被基层工会定为单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73岁的姚广成的老伴去世多年,去年11月的一天晚上,因突发疾病导致半身不遂,以致生活不能自理。虽然儿子住在身边,但爬住高楼对一个喜欢热闹还又动弹不得的老人显然不合适,何况儿子又从事农机作业,媳妇承包的农田需要打理,根本没有时间陪护自己。为此,儿子姚胜兵就托人替老爸找一个保姆,在陪护老爸的同时,也了却自己的后顾之忧。
就是这样,姚家有请保姆照料的需求,陈国军又有打工谋生的愿望,他们俩在他人的牵线搭桥下,以每月2500元的保姆工资达到了协议,负责照料姚老爹的生活起居和陪护。
以前姚爹一直是串门图热闹的人,现在哪里也去不成,这如何是好。所以姚广成便让陈国军在自己床旁安置了一张铺,解解闷,说说话,算是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小陈烧的饭有滋有味,而且人也勤利,心地也好,冬天把我抱出来晒太阳,夏天一出汗就帮我擦掉,还推着我散步,帮我按摩,讲国内外的大事趣事,让我在家再也不寂寞了。”姚广成开心地说,“他现在就如我的‘儿子’般的细心,睡在同一屋檐下,吃着同一锅饭,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也很开心。”
“我父亲早走了,姚爹他现在就是我的‘父亲’,我今后也一定会像对父亲那样服侍他,让他晚年过得幸福快乐!”陈国军如是表示。
“我每天都要来看望下我的父亲,看到陈国军对老爸是这么地贴心,我也就放心了。”在采访中,刚好来看望父亲的姚胜兵边接受采访边说,“这个‘大哥’我也认了!”
【短评】贫困户和独居的老人互相帮扶组成别样的“家”,对老人而言,晚年生活质量提高了;对贫困户来讲,生活也有了奔头,这种互助的形式,既是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居家养老的新形式,也是贫困户积极寻求脱贫的一种主动作为,更是让贫困户以一种诚实体面的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种互助的生活方式也正是时下大力提倡居家养老的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