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我永远的记忆

作者:冯华时间:2022-04-08 09:23:01

  • 被誉为江苏农垦摇篮的淮海农场,今年四月即将迎来建场70周年,这一盛事值得我们每一个淮海人纪念和庆祝。

    虽然我的一生中,在淮海工作生活也仅30多个年头,时间虽短感受却颇深,看着日新月异的农场,退休前的往事总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在脑海里。

    而要说在淮海农场最难忘的事,那就是在农业单位工作的26年。

    我是19903月婚迁入赘到五分场37大队的,初到农场第一年就种植40亩棉花,相当于农村一个生产小组十几个人种植的面积了由于缺乏充足的思想准备,我一下子适应不了,流露出怕苦难情绪。时任大队书记的周保兵看在眼里,就委托已退休的老军工林天成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林老给我讲述他们到农场开垦盐碱地的艰苦奋斗过程,创业初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老军工们怀着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凭着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雄心壮志,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挖沟排涝种树抗风水洗盐,一个近万人的部队,大家都是住着芦苇棚,睡着杂草地,啃着冷馒头,喝着咸涩水,就是这样,也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大家都满腔热血献给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也把青春献给了壮丽的农垦事业。

    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深切地体会到,青年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敢于挑战,要有一股不怕苦的热情,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于是我在老军垦的言传身教下,决心洗掉从农村带来的小农思想,以全新的农垦人为镜,用一个军垦人的垦二代精神,投身到美丽淮海的建设事业中来。

    棉花全苗后,苗、定苗、打药、锄草,那是一环紧扣一环,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杂草,那时也没有适合的除草剂,全靠人工一遍一遍锄草。而往往承包田中锄一遍草的时间,前后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想想那个迎着黎明下田,披着月光回家的镜头,那个辛苦,那个劳累,只有亲身种过田的人才能感知。尽管起早贪黑,可是一遍没锄到头,后面那先锄的地方杂草又冒头现青了。

    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回家吃饭和上工的路上,避免杂草影响棉苗的生长,爱人和我常常是带着干粮下田,中午老是不回家。

    这个情况被退休在家的邻居林奶、毛奶知道了,之后她们常常也起早带晚,有时也顶着30多度的高温,到我们承包的棉花田里,帮助我们锄草、整枝,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农场人对他们的无私帮助很是感动。那一年,也正是在她们的一次次帮助下,棉花产量取得全大队第二名的好收成。

    与人之间的互帮互爱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与农村那种不一样的东西,那种相互关心,是如同亲人般的相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内心焕发出来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也培养了我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逐步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品德。

    由于我年纪轻,精力旺,能吃苦,很快适应了农场的生活。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起带头作用,一年下来,受到大队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第二年就被老军工们推选上了食堂司务长职务。

    期间我时刻牢记农场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党的培养,不辜负干部职工的期望,认真工作,不敢有一丝懈怠。由于我的努力,当年就使食堂大变样,由每年养殖10头猪变成年养殖30头猪,粮油帐目从乱中理顺,一月一公布,各项收支一目了然,受到分场领导的认可和职工的信任。一九九二年被分场调去面积和人口双倍多的38大队担任司务长。

    农场生活工作中的经历过往,使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军垦精神的培养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让我的人生在发展中走上了更好的工作岗位。一九九四年农场看我工作认真,有进取心,于是又派我去淮阴职工大学学习了三个月的农业知识,回来后在本大队担任大队副队长,专抓水稻生产。而我也是不负众望,在我和职工的努力下,当年水稻取得了丰收,分场还发了瓷盆和毛毯奖励我。后来陆续担任大队副书记等职。

     回顾农场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在我人生的起步阶段经受到艰苦环境的锻炼,接受到农场的光荣传统的教育,对我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感农场的培养和教育。

    30多年来,我一直以自己是淮海人为荣,作为一名第二代农垦人,我为淮海农场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叹!我为我曾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如今退休在家的我,总喜欢在回首往事中,想起那老军垦们给我带来帮助的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想起一件件让我超越情感的每一个记忆,在每一个人生的成长阶段,淮海人总是在激励着我、帮助着我,也让我的人生步入了最美丽的时刻。我要向我最爱的淮海农场致敬,向先辈的农垦人致敬,祝愿我们的淮海农场,在今后的征程中继续扬帆远航,再续辉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