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望着田间齐齐整整的麦苗,作为江苏农垦第六届劳动模范获得者的陈士浩笑了。因为今年5.1万亩小麦、1.5万亩大麦在11月3日前就全部播种结束,是历年来出苗最好的一年。
陈士浩,江苏农垦淮海农机水利中心主任。1997年,刚毕业不久的他,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淮海农场这片土地上,用劳动镌刻人生荣光,一步一个脚印,一履一行汗水,扎根淮海26年。
他是师傅眼中的“好学生”,是职工心中的“勤务员”,他用实际行动在奋斗中创造,在平凡中书写答案。
农忙中他身体力行
他是淮海农机战线上的“主心骨”,有他在,广大管理干部和机驾人员就有了底气。面临连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今年三夏来之不易的粮食收成,与时间赛跑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三夏期间,他协同垦区各兄弟单位,成功调度92台收割机参与农场抢收作业,联合14家烘干企业协同运作,人歇机不停,最终淮海完成了3天收割近3万亩大麦的“奇迹”,并且粮食全部安全入仓,给此次雨前突击夏收交出了完美“答卷”。
金秋丰收季,农田上稻浪滚滚,收割机、运粮车、播种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类机械在田间驰骋。陈士浩既要调配着机械收割水稻、安排秋种,又要抢抓播前的时差平整土地、疏浚沟渠,为粮食的高产和“藏粮于地”而不懈努力着。5.8万亩水稻、6千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都留下了他那踏实有力的脚印。尤其是玉米大豆在分公司第一年进行复合带状种植,他既要到以前种植的单位学习农机作业流程技术,又要根据分公司的现状进行机具的创新研制,还要教会一个个农机人员进行实际培训和操作,从而也为圆满完成此次特殊品种的种植任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安全上他严阵以待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农机具的安全防护和隐患排查工作,他丝毫不敢松懈,这也是对职工生命和财产的敬畏。
每年三夏或三秋农忙开始前,陈士浩总是要借农机安全培训和深入到各农机站、机具维护点进行实地大检查,既要查看农机安全运行的技术状态,又要查机驾人员的安全理念,真正让农机从业人员既要熟悉农机操作管理,更要学会如何保障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是我人生中学到的‘第一课’,也是教导你们从业的‘第一课’,特别是多年来实践中发生的血的教训,更是令人记忆犹新。”陈士浩多次在机驾人员的培训中阐述自己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和感悟,“安全生产是农机操作的重中之重,农机是机械,没有生命,但你们是有感知的,有灵魂的,希望你们能把安全生产时刻放在心头,确保淮海农机安全事故‘零发生’”
每次检查中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他都在第一时间发出整改通知书,不达标的农机及其机具不允许参加农机作业;哪些证照不全、黑机非驾的从业人员或农机根本进不了他管辖的作业现场。
创新上他倾情相授
在新型播种机成果展示牌前,双轴旋耕播种机改变了原有播种传动方式,实现了开沟、正旋、种肥、反旋、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而且仅用三年时间,仅场域内优化后的播种机就生产了40台,实现了淮海分公司新型机械的全覆盖,这也是淮海分公司连续两年实现4万亩左右小麦亩产达760公斤以上的秘诀。“采用这种播种机播种小麦,可以降低油耗30%,降低用种量5-8%,可提前齐苗2-3天,累计节约成本15元/亩。”陈士浩在带领他的徒弟们实地观看成果展示时说。
“身为一名根植于农机战线的党员干部,我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务必要将农机安全把控到位,务必要把农机创新放在肩头,务必要把便利职工牢记心上。”陈士浩对创新农机制造情有独钟。
在农场公司党委的支持下,2018年以来,陈士浩牵头成立淮海农机创新工作室,从人才培养、农机研发、设计制造、专利申请,陈士浩凭借着一种老黄牛精神,申报实施科研项目11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9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11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有5项。正是他带领团队围绕农业需求搞研发,在攻坚克难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