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光明市郊农场被列入全国种养循环试点县名单,每年承担还田任务10万亩。自2021项目实施以来,光明集团认真谋划研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初步形成了具有光明特色、运行顺畅、各方满意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为推进光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光明集团市郊农场现有耕地面积18.14万亩,至2023年底,奶牛存栏1.8349万头,生猪存栏20.5971万头,有机肥源充足,养殖企业分布均匀,与种植区域匹配度高,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基础好。
二.主要做法
光明集团按照“应还尽还、精准还田、安全利用”原则,匹配农田10万亩,科学测算农田液肥承载量,协调种植业公司和养殖场参与,形成了“1+1”运行模式,打通了液体粪污资源化利用堵点。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集团成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由集团分管领导负责,粮食、农业发展中心组织、部署、协调、推进,牵头落实4家种植业单位分别和23家养殖场签订还田协议、约定还田面积、还田区域、还田方式和还田量,以及检测要求和各项限量指标,明确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和标准,有力促进了畜禽粪肥“应收尽收、应还尽还”。
二是积极探索运行模式。在光明集团粮农中心组织协调下,由光明集团所属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鼎瀛农业有限公司4家种植业公司为粪水还田实施主体,以光明集团市郊21家养殖场(含崇明区2个养殖场)收集、处理的粪水作为还田粪肥。
三是加强试点项目管理。种养双方签订协议,加强信息调度和台账管理,养殖业单位做好粪污收集、处理记录,种植业单位做好粪肥还田记录,双方在还田时开具“三联单”,并登录“全国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追溯服务平台”填报还田进度,确保实施进展“看得见、摸得着”。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每年开展粪水还田效果土壤监测点20个,在作物收获后进行土壤理化和重金属等指标监测;投肥调查50个,年底进行还田效益绩效评估;有机替无机田间试验3个,根据粪水检测养分,确定有机无机配施最佳模式;全覆盖抽检还田粪肥质量,确保粪肥质量,确定还田量,提升还田精准度。
四是抓好培训宣传。每年召开专题会议、专家指导、技术培训、技术观摩,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指导材料,在各级平台宣传报道。
三.工作成效
一是建立了高效的生态循环机制。光明集团粮农中心作为项目负责部门,“手牵养殖、种植两端”,打通了牧场与农田的粪水循环通道。
二是初步形成了“种养循环的光明模式”。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猪场采用干清粪或尿泡粪经固液分离后,奶牛场干清粪固液分离后,液体粪水经厌氧发酵、有氧发酵达标还田,粪水通过槽罐车或者专用管网运输至农田支渠,水田通过“水肥一体化方式”灌入农田、旱田通过吸粪车或卷盘,搭载喷灌设施精准喷灌,还田后环境标准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杜绝二次污染,目前形成了光明集团“水稻、小麦、蔬菜、饲料”四类作物还田技术模式。
三是提高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水平。自实施以来,三年市郊养殖场粪污产生量154.41万吨,还田量147.34万吨,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6%。
四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液体粪肥后,四个实施主体平均减施氮肥14.82%,减施氮磷钾20.45%。其中,水稻减施氮14.4%,减施氮磷钾24.3%;小麦减施氮15.4%,减施氮磷钾14.3%;饲料玉米减施氮10.3%,减施氮磷钾21.9%;蔬菜减施氮16.9%,减施氮磷钾21.3%。
五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土壤固碳减排。通过三年实施,2023年较2021年土壤有机质提升1.8%,阳离子代换量和速效钾明显增加,有利于土壤培育;按照每年粪水还田10万亩,2021至2023年土壤增加0.38万吨有机碳,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增加了土壤的固碳减排能力,有效促进了光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