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联农带农 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

作者:时间:2024-06-13 10:01:17

  • 近年来,农垦集团与省内15个产粮大县开展紧密型合作,以土地流转或环节托管的方式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粮食生产总面积110万亩,形成“国企+村集体+农户”同频共振,不仅为农村解决了“谁来种粮”的问题,而且联农带农,助力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

    泗县:“全产业链模式”催生20万亩良种良法示范

    农垦集团产粮大县泗县合作小麦收割场景。

    农垦集团产粮大县泗县合作小麦收割场景。

    今年3月,安徽省提出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发展目标,以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为主攻方向,多种粮、种好粮,到2035年全省粮食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农垦集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跳出农垦办农垦,瞄准省内产粮大县大基地,以全产业链服务加快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农垦集团农水科技部负责人说。

    泗县是皖北淮河平原上的大粮仓,早在2021年农垦集团就在这里进行市场调研,开展粮食供种服务;2023年底,农垦集团与泗县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了金虹种业公司,由农垦集团控股,共同做好泗县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具体推行“三统”:产前,实行“种子统营”,由农垦集团通过村集体向农户提供优质小麦良种;产中,由农垦集团农服公司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统供”,包括良种良法的配套指导和服务;产后,实行“粮食统销”,由农垦农产品公司负责收购小麦。

    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种子统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仅此一项,当地村集体增加了90万元的收入,目前推广小麦良种20万亩,覆盖16个乡镇53个村,其中有20个村实行整村推进,建立了“千亩方万亩片”良种良法示范种植。

    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安如告诉笔者,“通过和农垦集团合作,带动全县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辐射带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30%以上”。

    “全程社会化服务也给我们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泗县种粮大户马伟说,“‘耕、种、管、收’全程都有农垦集团专业团队给我们服务,从买种子到化肥农药,生产成本上每亩减少50多块,今年我种植的小麦全部是皖垦麦22和淮麦44,单产比周边农户增加了30到50斤。”

    桐城:科技赋能刷新了稻茬麦“洼地”里的单产纪录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安徽农垦集团(桐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的稻茬麦高产示范区收割场景。

    “选取百亩示范片中代表田块3.5亩实割测产,按13.0%标准含水量折算实收亩产472.8公斤。”近日,在桐城市范岗镇联合村,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安徽农垦集团技术合作项目的稻茬麦高产示范区进行了田间现场测评。

    “这个产量比周边农户种植的稻茬麦产量要高出30%以上。”安徽农垦(桐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江兴明说,由于江淮地区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偏大、渍害频发,并且赤霉病发病率高、发病严重,普通农户种植小麦积极性不高,即便种了管理也十分粗放,正常年份稻茬麦亩产仅有300公斤左右。

    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农业“国家队”,为进一步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安徽农垦(桐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根据桐城市耕地种植现状,大力推进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农产品购销和统一核算的“五统一”大托管运作方式,并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安徽农垦按照‘强科技,大基地,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和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与桐城等产粮大县合作,就是要发挥农垦科技优势,解决稻茬麦单产不高的难题,通过村企合作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户和集团双赢。”省农垦集团总农艺师姚礼发说。

    为切实解决稻茬麦产量低、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安徽农垦集团(桐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扬麦25高产潜力挖掘、高质量机械耕播及高效施肥与轻简化栽培等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今年百亩示范片小麦结构合理,熟相好,生长整齐,产量明显优于周边的非示范片。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

    现代农业科技赋能大托管,大大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同时,还明显降低了种植成本,平均每亩可节本50元以上,在机械耕播环节亩均降低成本40元。使用新型保持型肥料,化肥用量可减少10%—15%,比普通农户节省肥料成本10元以上。

    长丰:“大路模式”击鼓传花在50个村复制

    大路村小麦收割场景。

    2022年安徽农垦与长丰县杨庙镇大路村联手打造了“国有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的乡村振兴“大路模式”,在全省及全国垦区广受关注。时隔两年,大路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于6月1日再“访”大路村。

    金色六月,麦浪飘香。在安徽农垦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大路村小麦田里,多台收割机正在忙碌而有序地作业,随着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喷涌而出,卸入运粮车,不到半个小时,眼前一块30亩麦田就实现颗粒归仓。

    “今年开春雨水较多,但是我们的小麦收成亩产还是超过850斤,比当地老百姓自己种的好很多,预计利润还是很可以的。”正在田头组织收割的“网格管理员”陈良元告诉笔者。陈良元自家有14亩地,和其他村民一样,如今已经全部流转给村集体,委托安徽农垦经营。目前安徽农垦和大路村合作的土地面积达到4041亩,全部实施网格化管理,作为“网格管理员”,陈良元参与管理了其中700亩地。陈良元的工资、村里分红以及无人机飞防的收入,每年保底增加5万元收入。

    “‘大路模式’的生命力在于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分配方式的改革。”杨庙镇原人大主席,现任一级主任科员周宗好当初是“大路模式”的主要推手之一,如今谈起这个话题,他仍旧津津乐道 ,“经营模式创新,主要是建立农垦企业+村集体+职业农民利益共同体,变一个主动性为三个积极性,形成1+1+1>3的综合效应。农垦负责资金投入、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粮食回收和统一核算,村集体负责组织协调,参与管理,职业农民作为‘网格员’协助农垦和村集体落实生产任务,三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分配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对利润实行“532”分配法,即农垦得50%,村集体得30%,职业农民得20%,村集体再给村民一定的分红。

    安徽农垦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规模由当初一个村4000多亩粮食基地开始起步,如今已由杨庙镇扩大到周边的罗塘乡、义井镇等3个乡镇16个村,拥有近4万亩的经营规模,三年翻了将近10倍。

    大路村党支部书记董永含掰着指头说:“自从与农垦合作种粮之后,我们村经营性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2021年村集体收入还是210万元,2022年就达到1022万元,去年达到1641万元!”

    2022年,大路村成为合肥市唯一的村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的先进村,自2022年开始,大路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示范发展十强村。”据悉,目前,合肥市已在长丰县、肥东县等下辖50个行政村复制了“大路模式”。

    安徽农垦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从贵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复制推广‘大路模式’,发展稻米加工,进一步延伸粮食产业链,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农垦

    Baidu
    sogou